开张白:里手绊长沙城乡忆旧
长沙人称内行叫里手,而叫里手绊的人是半罈子醋又晃得利害,是有把柄和辨子给人抓住的半里手,长沙里手门门晓得样样雏,而我咯扎"里手绊"是对我自已的嘲笑,因为我喜欢讲,虽然记心好,但我肚子里文墨不多,用"里手绊"来形容自已是最合适不过了。
我生在长沙,长在长沙几十年里耳濡目染了长沙的社会巨变,眼看一些隨着社会发展而改变的老旧事物而倍感心痛和怀念。一些物种,一些非物遗产种类减少或消失枯竭,一些行业和老手艺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兴行业,新先技术,社会发展真是太快了!身在高楼大厦里衣食无忧,但总觉得是竭泽而漁,超前透支,杞人忧天,还是在怀念几十年前过去的原始的农耕草棚茅舍。幸福指数依样,于是乎牧童画牛荷,口述历史,让人知道旧长沙的实情。
一、古城长沙
长沙有湘江这条四通八达的黄金水道,交通的发达方便成就了一个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富强。长沙的定王、凤凰、百善台、府正、藩正、督正、臬正、营盘、巡道、学馆、文运、贡院、糟正、马王、三王、药王、铜铺、衣铺、织机街、盐道坪、书院坪、炮队坪、协操坪、头卡子、马厂等等地名和街名中就知道长沙是集政治、军事、商业、文化为一体的古老王城,近年揭开了长沙周边的几座王坟堆,便是铁证。
二、长沙由此得名
长沙城地是一块东高西低,北从五家岭,南到燕山岭,由北至南向湘江中倾斜是条狹长的沙滩,从原火车南站到新河三角洲的沿江大道,都是长沙城外湘江东岸的白白的沙滩,长沙因此得名。
三、长沙城形壮大小
长沙城为长方型,南门到北门,七里又三分,东头往西量,只有三里整 (宋代后向江边扩一里地,东西共四里)。
四、民国前长沙的行政地名是谭洲府,善伦县,民国后改为湖南省长沙巿。
五、长沙古城墙遗址
古城墙东边由北向南,从民国时期的经武路、建湘北路、天心路到天心阁向西转西湖路,再从西湖桥向北转整条沿江大道内侧,(宋朝以前,西面城墻是藩城堤) 由湘春路口转向东,回至经武路口,城墙墻基就是这条环城马路。东边护城河在老粤汉铁路之下,北护城河接北站南下的护城河向西与湘江汇合,南护城河从天心阁下面的里仁坡六十码头起至西湖桥与湘江汇合。
六、长沙城四大门的走向与九小门的分工
长沙城东西南北四大门,门内东西南北四条正街。城外,大东门由五里牌、东屯渡、黄花市至浏阳、江西。北大门至捞刀河、北山、湘阴、岳阳。大西门过河由望城坡、北若铺、去宁乡、益阳、常徳。南大门从新开铺、黑石铺、大托铺、幕云市到湘潭。
九小门:1、浏阳门出城经石马铺、洞井铺、北钱铺去株洲、醴陵、福建。2、小吳门出城经望新桥、竹筒港、杨泗庙至汨罗、通山、湖北。3、经武门与兴汉门相同,是东北的便门,由鸭子铺、水渡河去平江、湖北。粵汉铁路修好后,这两门是进出火车北站和三、四煤站的主要通道。4、湘江边的小西门,以进出口高档客货、绸缎、药材等为主。5 、福兴门进食盐、棉花为主。6、槽宗门专进五谷杂粮。7、草潮门主进柴炭、草料、出城大粪。8、通太门进出干鲜、水产、日用杂货。9、原草下街,是长沙城的草料场,牲畜、砖瓦、木石。
[ 待 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