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清明时节,几个曾经的知青从外地回到家乡,我们二工区的一些知青设饭局小聚。推杯换盏之间,大家回忆起曾经的青春时光,也感叹岁月的无情。虽然当年的农场生活仍记忆犹新,转眼下放已经过去四十余载,曾经的少男少女差不多半数已经退休。为纪念那段难以忘怀的生活,大家倡议今年搞一场下放四十周年本工区知青聚会,初步确定时间在10月长假期间。 工区同届知青微信群很快建立了起来,大多数近四十年没见面的朋友们首先聚到了微信群里。聚会活动当然得到工区全部能联系上的知青的响应,新的群领导班子成了聚会活动的组织核心,聚会活动按部就班的开展起来。 我们有几个不安分的人仍觉得聚会仅吃吃喝喝、唱唱跳跳、走走看看、拍拍照照还不够,总要留下点痕迹才好,哪怕留下曾经走过的脚印也行。正好有人得到消息,我们下放的农场改名柑橘示范场后,现在又要改名百果园了,而且全部场地已重新规划,当年工区的建筑物都要拆除,有的已经拆掉了。由此更增加了这几人争取留下点纪念物的动力。 其实,现在全国各地知青纪念碑、纪念馆已经建了不少,在网上可以搜到很多相关的题材,有的还颇具规模。永州市范围内也已有了两处知青相关题材纪念物。一个是建在江永县城内的知青广场,由江永知青捐建有一个带人物雕塑的纪念碑。我们农场附近的永州市植物园里也开辟了一个专门的知青园,建有一个知青亭。为此,我们几个人当时考虑分两步走。首先,赶在40年工区知青聚会期,在我们自己能力范围内在工区建一个小规模的纪念物。然后,联络其它工区知青,商议建设整个农场,包括农场前身前进人民公社知青的纪念碑。 最初设想的工区内纪念物是搞一个四块石碑组成的构筑物,每块石碑代表二工区的一个排,石碑前面雕刻对应这个排名称的浮雕图案,后面刻上在这里劳动过的知青名字。正好,我们其中一个人担任永州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他为此在协会召集了纪念物的免费设计招标。 设计招标完成,会长惊喜地送来现在这个纪念碑的设计方案,我们也立即被这个设计吸引住了。这个名为知青岁月、7米多高的“青”字碑身、7米×7米底座的纪念碑很有创意,青字能代表知识青年,也能特定代表当年的青年农场,亚光的不锈钢表面反映经历打磨的青涩光辉。后来问过设计师,怎么想到这样一个方案?非常巧的是,他爸爸曾经是农村的大队支部书记,接收过前进人民公社解散后的知青,设计师小时候见过村里插队落户的知青并且一直保留良好的印象。 虽然拿到的最好设计方案深受欢迎,但它的影响度和建设规模远远超出一个工区的小小纪念物,前期报批协调工作的难度和总造价都已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期。如果因此而放弃,大家又于心不甘。最后,我们还是下定决心干:大幅增加捐资,值;层层报批,闯;赶不上40年聚会的时间完工,等。 又一次非常巧的是,我们的建碑申请传到了示范场党委书记那里,那书记刚从江永县调来,而他正好主持过江永知青广场的建设。书记听了我们老知青自己捐资建碑的申请,看了建碑的设计非常高兴,当即表态大力支持,而且,纪念碑选址不限于二工区,可以立在示范场重新规划的中心广场位置。由此,这个纪念碑的方案获得了在这块土地上的正统地位。之后,各工区及原农场两个直属生产单位的知青陆续联系下放40周年聚会活动,各单位代表相约全农场76年及之后下放知青齐聚农场联谊一天,并组建了总筹备组。纪念碑的建设方案得到总筹备组的高度评价,它正式成为了全体知青共同的纪念碑。至此,我们过去设想的分两步建全体知青纪念碑的计划一步到位。 因为纪念碑下要刻上全部知青的名字,接下来最难的工作就是收集前进人民公社全部知青的名单。公社知青从下放到被遣散再插队落户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公社的建制已被改过三次,除了公社知青建过的那些房子有的还在,在现单位已找不到公社知青的任何资料了。有知青义工到档案馆查询公社知青资料,仍是无功而返。最后,在湖南知青网上,通过寻找零陵前进人民公社知青的启事,在网友的帮助下,公社知青网友被找到了。公社知青网友在长沙带我们的人见到了公社老知青、《岁月留痕-前进人民公社知青回忆录》的主编陶湘宁先生。 我们的人从陶先生那里带回了那本回忆录。当看到那本书的时候,我们都震惊并被感动了。一本210×285毫米、686页的精装书,集资料、纪实、回忆为一体,有46万字,1200多张图片和照片。知青花名册只是这里很小的一部分,全部知青分别按所在队,按统一的公社序号、队序号排列出每个知青的姓名、性别、下放时间、来源地、第二次下放地及现在通讯地址方式,另外还极尽所能地列出了大部分人的头像照片。书中用地图加实物照片分层次介绍了公社在永州的地理位置、占地范围,各生产单位在公社的地理位置和区域范围,各单位内的有代表性建筑物、构筑物。在历史的纵深中:从零陵、永州的溯源直到现在柑橘示范场、永州植物园都有包括;对于前进人民公社更是收集了从成立的文件、批文、领导的题词到公社的财务决算、公社的五年发展规划,还有大量当年关于公社和公社知青的报刊文章、公社内的各种票证、奖状的原件照片,甚至还保留了给当年公社副社长、后来的青年农场场长刘志明先生过世的悼念唁电和刘场长子女的致谢电。书中大量的知青生活纪实文章和回忆录包含的辛酸苦辣让人心痛、催人泪下。这是一部真正的前进人民公社百科全书,是一座只差实物的博物馆,是一座无形的纪念碑。所有这一切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知青拿着自己的退休金,多次往返长沙永州之间收集资料、征集稿件,亲自编辑排版,历时三年时间于今年五月完成这一版本的付印。知青大哥,我们向您致敬! 2016年9月1日,我们委托的永州市工艺美术协会与承包商正式签订纪念碑建设合同,同时,工程建设正式开工。 2016年10月5日,全部76年下放知青聚会农场,大家为刚刚建成的纪念碑主体揭幕,并核对将刻写在纪念碑旁边花岗岩上的知青名单。应聚会演出活动节目主持人的要求,我向大家介绍了纪念碑建设的情况。 2016年12月29日,知青岁月纪念碑工程初步验收。 全部知青对建设纪念碑的意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大家对建成的纪念碑还是满意的。 但是,和前进公社老知青主编的《岁月留痕》的精细和周密相比,我们深感惭愧。主要问题,一是和政府出资的公共设施相比没有那样的大气,还有很多配套设施有待完善;二是主体外表不锈钢板之间的平整度不够,在正面光线的照耀下主体表面光亮和阴影的反差太过明显,整个”青” 字主体好像被扭曲了一样。可惜的是这种扭曲没有任何艺术性。 最后,借用陶湘宁先生在《岁月留痕》末页的那句话:青年农场40周年的纪念活动过去了,她不会有下一个40年。希望这堆钢铁和花岗岩能够更长久些保留在这里,让它讲述这块土地和一群青年人的故事。
附件一、关于修建青年农场下放知青纪念碑的报告 附件二、在下放40周年聚会上介绍修建纪念碑的讲话稿 附件三、纪念碑碑文 附件四、实景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