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疫情,冬去春来,随着春节烟火气的回归,市场预期开始普遍复苏。 此前,居民为了应对来自收入和资产价格的不确定性,选择增加储蓄、降低债务和支出水平。那居民收入将何时改善?政策将如何倾斜?很多人鼓吹的“印钱、烧钱、发钱”是否合理? 在房市、疫情松绑,潜在消费动能恢复,在政策的超预期助力下,A股开始迎来反弹行情。“火热行情”是否可以持续?“6000点不是梦,1万点刚起步”的想法是否可取? 此外,近些年房市的相关政策是否抑制了中国的经济增幅?“房地产是最大灰犀牛”是否可靠?中国企业家的创新性如何?随着经济转型的全国大势,经济增长乏力的东北出路在哪里? 一切的经济问题,都将在此获得答案。 央行印钱财政给老百姓发钱为什么不可取? 直接给老百姓发钱你支不支持? “现在有很多人鼓吹中央银行印钞票,然后国家财政给大家发钱。” 在全球经济承压的大环境下,鼓动给百姓直接发现金的声音在互联网上不绝于耳,诸如: “发现金能够拉动消费,进而实现经济管理或者经济引擎启动方式的转变”; “建议国家直接发现金,给中低收入群体每人2000元;或者发电子消费券,甚至以三到五年为期,每个月都发”。 但“直接发钱”,真得能解决问题吗? “直接发钱”在经济学中有一个对应概念,即“直升机撒钱”,最早由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在其著作《最佳货币量》中提出:如果经济面临需求不足,政府应该直接多印美元并通过直升机撒钱。人们会捡起纸币并消费,名义GDP将增长,同时也会抬高通货膨胀和实际产出。 凤凰网《财经连环话》发现,历史上大规模的宽松货币政策,必然伴随着大规模的债务扩张。同时,“直升机撒钱”的信贷无序扩张行为会扭曲市场的价格信号,只会增大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由凤凰网财经与东北证券联合发起的“展望2023-后疫情时代春暖花开——2023(首届)长白山高峰论坛”中,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就表示,“钱给了我那是债务,不可能白给,现在又有很多人鼓吹是不是国家财政,中央银行印钞票,然后给大家,这个不可取。钱不白给那就是债,债就有成本、有负担,如果没有收益,人们肯定是不愿意要的。” 此外,“直升机撒钱”本身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这将意味着政府通过举债低成本运作,却将偿债问题留给后人解决,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分配不均导致的居民消费能力相对于过剩产能不足的问题。 甚至由于富人可以通过廉价信贷将增发货币拿到手,然后购买风险资产,而普通人缺乏投资手段,只能坐等货币贬值,从而制造出更大的贫富分化。 最后,“直接发钱”也很难做到有效的资源配置,所谓的给“中低收入群体”发钱在实际人群界定上存在许多技术困难,组织成本过高,且容易在管理和实施中产生大量寻租空间。 想要真正修复居民消费水平,关键还是在于对于居民收入水平的提振,恢复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基础,提高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