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回城的“病退”
如今当年活泼年少的知青,一个个都变成了老人或准老人。岁月的沧桑,无情地将我们的双鬓染白,鱼尾纹已悄悄地爬上了眼梢,脚步也已经颤颤巍巍。但是当年知青岁月的点点总是挥之不去,仍然飘荡在脑海中…… 知青上山下乡半年后,国家的补贴用完了,知青们都面临着繁重的劳作和柴米油盐的现实。由于知青各自家庭政治背景的不同,知青返城的待遇也大不相同,存在着下乡镀金走过场和扎根农村干革命的现象,重在政治表现成了形式。因此导致了不少知青的心理不平衡。而且知识青年遭受岐视、迫害的事件也屡屡发生。所以知青群体出现了大规模的波动和抗争,纷纷通过各种方式强烈要求回城…… 1972年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国的新闻。12月20日,福建省莆田县小学教师李庆霖,给主席写了一封信后。主席于4月25日亲自回信:“李庆霖同志:寄上300元,聊补无米之炊。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1973年6月10日,主席的复信印发全党,成为中央高层调整知识青年政策、补助生活困难、整肃迫害知青的地方干部的一个契机。中央政治局几次听取有关汇报,研究统筹解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中的问题。国务院于6、7月间召开了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8月4日,中共中央转发国务院《关於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的报告》。使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问题出现了重大转机。国家开始允许知识青年以招工、考试、病退、顶职、独生子女、身边无人等各种名义逐步返回城市。 此消息传开后, 知青群炸开了锅!那些因家庭出生非红五类的知识青年, 纷纷选择了病退回城之路。所谓“病退”是将患有严重疾病或受伤致残不能继续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知识青年遣返回动员城市。政策明确规定:某些重大疾病方可办理病退,比如肺结核、肺痨、癌症、高血压、心脏病、肾盂肾炎、严重胃溃疡、胃穿孔、风湿关节炎、视力极差等等。需先由知青本人书面申请, 经县级以上医院检查后出示医学证明, 再经生产队、大队、公社、县四级审核签字盖章后才能生效。再将下乡地盖满公章和领导签字的病退申请表, 回原籍地交居民小组、 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区市政府办、户口辖地派出所、市公安局层层审批后, 方可获得回城户口准迁证。可谓 “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呀! 但知识青年再难也要跳农门办理病退手续。纷纷八仙过沙海各显神通,只要能回城,什么方法都要一试,反正条条道路通罗马。于是知青便磨拳擦掌各显神通,有的知青找关系从城里开来盖着医院公章的有病的证明;刚兴起办病退时,最流行的是弄成“肺穿孔”。此法操作极方便,有的知青用香烟锡箔纸或磁片贴在背心上,*光机一照就是一个洞,弄成“肺穿孔”;有的知青在透视前连抽几支浸泡碘酒的纸烟,导致肺部阴影; 有的知青空腹一次连吃十几个不放盐的油煎荷包蛋, 导致肝功能异常;量血压时臀部微微离座,双腿呈马步半蹲。心中尽力使劲,但脸上要显得若无其事导致血压高;最时兴的做肾炎, 检查时在装了尿的试杯中, 加上一滴血,两滴蛋清,再摇匀送检,导致肾炎;再有就是胃溃疡,头天放肆吃猪血,第二天作大便常规起码三个+; 还有服用大量的洋地黄改变心跳频律…… 这是一场知青病退回城之战呀!知青充分调动聪明智慧和天才想象力同命运作斗争。1972——1978年,全国有多少知青以病退名义返回城市, 我不得而知。但当时有不少医务人员为知青病退回城开绿灯,可谓功德无量!正如有个知青民谣唱道:医院大门是通往回城的胜利路,医生是知青的大救星! 时光荏苒, 曾经牵动数千万民众和家庭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但是当年办病退的情景,却总会回放在我们这些亲历者眼前,而且挥之不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