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正国
春插之后,民工团接到一项重要任务一一修新市大桥。
汨罗新市古镇,古有小南京之称,工商百货、传统手工用品、粮油木竹都是在这里集中,又在这里分散。早年运输靠舟船骡马,解放后虽修了公路,苦于一江之隔,只能靠轮舟接送车辆,即费时又费力,还不安全。可见修建新市大桥贯通南北交通的重要性。
我们民工连接到的任务是到河里捞沙石,再将沙石从河里捞上来担到岸边。经过筛选成合格的粗沙、细沙、粗卵石,细卵石,再担到大桥施工搅伴机旁作原料使用。
河中捞沙这功夫说轻不轻,说重也不算太重。但经常在水里作业,身体不强的人也会感受风湿。几个月后,未等大桥成功,我就得了风湿脚痛,只得回生产队换人。
我们连驻宿在河边的翁家桥屋,这里是个肥田好水的好地方,不仅出稻谷,棉花,还是个出美女的好地方。
我们东家的女儿翁姑娘就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姑娘。她不但长的漂亮,还十分贤惠和善良。她有一门缝纫的好手艺,不出去做上门工时,就帮我们缝补衣服。收费很低,有时还免费。连里的年轻人都很喜欢她,但不敢胡思乱想,怕高攀不起。
连里当事务的傅爹也很喜欢她,而且敢上门跟翁姑娘的父母提亲。原来傅爹有个儿子在部队升了排长,尚未婚配,他想把翁姑娘收做儿媳妇。老子给儿子提亲,这也是一件新事,结果提亲成功了,传为佳话。
我们班也有两个美女在这里出生和成长。一个是聪明智慧、面容娇好的翁慧明同学。她是我们班后期的学习委员,各科成绩名列前茅,能歌善舞。如果生在当今社会,考个一本重本是轻而易举的。我很欣赏她,也有点胡思乱想,假若能和这样的姑娘生活一辈子,该是多么地幸福。初中毕业后她升了高中,我下了乡,从此各散一方,不再见面。
还有一个是小巧伶龙、颇有姿色的翁华玲同学。学习成绩一般,但能歌善舞,秋波迷人。
我到翁家河后,便打听两同学住处,偷闲寻芳踪。我先寻到了慧明家。她娘见是同学寻访,告诉我,慧明高中未读满,就碰上了文化大革命,停课回家了。回家后自学了缝纫,前两年出嫁了到了新市镇上,女婿姓郑,是铁匠。家境还过得去。
据说华玲前两年隨一河南养蜂人走了,听说有了孩子。我想我今年26岁了还是单身。慧明、华玲都已是为人妻,为人母了。我也应为自已的婚姻考虑考虑了。
1979年我返城招工了。工作地离新市镇不远,我到过慧明家两次,她对我很热情,留我吃了中饭。她老公郑师傅也很热情,陪我抽烟喝酒。饭后慧明告诉我还有陈邦元同学也嫁在新市,在她们商店当会计。我想见见陈同学,她陪我到了她商店,在办公室见到了陈同学。后来她跟陈同学还两次到我单位来玩。
慧明在不到四十时患脑癌去世。陈同学也在五十岁退休不久病逝。可见红颜命薄。芳龄早逝,叫人心酸,叫人心叹! 江正国 2024.1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