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光棍队长托我代买女人用品,最终我帮他促成婚事
草根故事茶社
2025-06-13 08:51吉林
作为一名扬州知青,我曾在兴化县插队落户生活了六年,有一次我回城探亲,我们生产队的光棍队长托我买香胰子、雪花膏和围巾之类的女人用品,当时我想不明白,他一个光棍为什么要买这些东西,后来我知道了真相,帮他促成了一桩好姻缘。
我是1968年11月上旬在扬州码头乘坐轮船离开扬州的,满载扬州知青的轮船到达兴化县戴窑码头后,我们又乘坐生产队派来迎接的小木船来到了插队落户的目的地,最终我们八名扬州知青被分派在蔡家舍四队插队落户,钱队长安排我们住在了队部大院的三间厢房里。
队部的那三间厢房是后建的,比那几间正房要好很多。听钱队长说,四年前上级要派四清工作组来蹲点,大队书记就派人在四队队部大院里修建了这三间厢房,建房的钱是大队副业社出的。四清工作组撤走后,这三间房子就成了四队的仓库。扬州知青来插队,钱队长就安排社员把这三间房子拾掇出来,暂时让我们扬州知青居住。
帮我知青们烧饭的是钱队长的母亲钱大娘,钱大娘当时五十岁左右,三十岁那年她丈夫在挖河(运河清淤)时不幸溺水身亡,当时钱队长才八岁,母子俩相依为命生活了二十年。因为家里没有操心主事的人,二十八岁的钱队长还没找上对象。说直白一点,钱队长就是一个光棍。
别看钱队长是个光棍,可他跟队里的其他光棍不一样,钱队长一点都不邋遢,衣服穿得干干净净,走路挺胸抬头步履匆匆,很淳朴也很善良,个头虽然不算高,但长相的确不错。当我们得知勤劳厚道的钱队长都二十八九岁了还没结婚,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
钱队长的母亲性格有些内向,不爱说笑,但对我们知青特别关爱,帮我们做饭的同时,也手把手教我学习做饭,她还从家里拿来咸菜或其他好吃的给我们知青吃。有时吃完饭女生抢着刷锅洗碗,她抢不过女知青,就站在旁边指导女生刷锅洗碗,告诉她们怎样洗碗,怎样使用炊帚刷锅,我们都亲切地喊她钱大娘。
当时正处在冬季农活,田间没啥要紧的农活,钱队长就带领社员们到田间挖土筑田埂,挖泥筑河坝,有时也到牲口棚挑土垫圈,帮饲养员铡草料。我们不会干的活,钱队长就让我们站在一边观看学习。钱队长总是告诉我们说:“农活最简单,站在一边看一下就能学会,多干就能熟练。”
说句实话,农活也有技术含量,并不像钱队长说得那么简单。第二年开春跟着钱队长学习犁田耙田时,我才知道犁田耙田使唤耕牛的确是一门技术活,跟着钱队长学习了五六天,我才勉强能独自耕田耙田。尽管我干农活笨手笨脚的,钱队长从不笑话我,更没责备过我一次。就这样,我和钱队长渐渐熟悉起来了。
一次收工回家的路上,我问钱队长:“队长,你都快三十岁了,为什么不要媳妇呀?”“看你说的,我又不傻,我哪能不想要女人呀。就是因为我家穷,没有哪个女孩子愿意嫁到我家来。”钱队长说完,苦笑着摇了摇头。
后来和队里的饲养员陈老伯扯闲谈,我就笑着对他说:“陈老伯,你看咱队里有没有合适的女孩子,给钱队长介绍一个对象呀?”“我都给他介绍好几个了,不是人家嫌他家穷,就是他嫌人家长得丑,年前我还给他介绍了河东张家的一个女孩子,可惜人家嫌他年龄大,不愿意。”陈老伯说完,习惯性地摸了摸下巴上稀疏的胡须。
停顿了一会子,陈老伯又掰着手指头跟我数了一遍四队还没订婚的女孩子,二十岁上下的女孩子就两个人,人家不可能看上钱队长。队里倒是有一个年轻寡妇,叫马英,比钱队长小一岁,带着一个三岁的女孩,人长得也很好看,陈老伯早就有心把马英介绍给钱队长,可马英说她不想改嫁,陈老伯也无能为力。
从那之后,我就开始注意观察马英,有时在上工或收工的路上遇到她,我就主动和她打招呼。在蔡家舍插队落户生活了两年多我才发现,马英虽然是个寡妇,也快三十岁的年纪了,她却长得像女孩子一样,比十八九岁的女孩子还漂亮。
记得是1972年冬季,我准备回扬州过春节的时候,钱队长找到我,红着脸对我说:“张斌,求你办点事,你回城里,给我买一块女孩子围的围巾,再买两块香胰子和雪花膏。”“队长,你买女……”我话说了一半又咽了回去,接过钱队长递给我的十块钱装进了衣袋里。当时我有点想不明白,钱队长一个光棍,钱大娘都五十多岁的人了,她也不可能用香胰子和雪花膏呀。
那次回到扬州,我让我妈到百货商店帮着买了一块时兴的围巾,还有两块香胰子和雪花膏。回兴化的时候,我妈又给我了两条肥皂和两块毛巾,是我爸单位发的劳保用品,让我带回去送给乡亲们。
回到兴化,第一时间我就去了钱队长家,把买的围巾等物品和剩余的钱都给了钱队长,还送给了他一条肥皂和一块毛巾。钱大娘要留我吃饭,我不想给钱队长添麻烦,就借故还有事,就匆匆返回了知青点。回到知青点,我又拿着几盒烟卷和一个打火机去了队里的牛棚,饲养员陈老伯对我很好,我每次回城都会给他买几盒烟或买一点糕点。
过了不久,我去水井挑水时正好遇到马英姐也在水井打水,我赶忙跟她打招呼并帮她打上两桶水。马英姐挑起水桶离开时我才发现,她脖子上围着一块新围巾,正是我帮钱队长买的那块围巾。这下我顿时明白了,原来钱队长托我买的这些女人物品,是送给马英姐的。
之后的日子里,只要有机会,我就帮助马英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总是在她面前夸赞钱队长,夸钱队长勤劳善良,夸他身体好心眼好。听到我夸钱队长,马英姐就脸红。
那年秋后我回扬州看望父母,就偷偷问钱队长:“队长,我回城你有什么事情吗?要不要我给你捎点什么东西回来。”“没啥捎的……”钱队长欲言又止,他应该是怕我笑话他或是其他原因,他伸手在衣兜里摸了摸又把手垂了下来,也许是兜里没带钱。
那次回扬州,我给马英姐买了两条肥皂和两双袜子,给马英姐的女儿买了好吃的和学习用品。回到蔡家舍,我去了马英姐家,就说是钱队长让我给她买的东西。当时马英姐满脸通红,不好意思地看了我一眼,接过我手里的东西就进屋了。我由此推断,马英姐肯定是同意嫁给钱队长了,我就去找钱队长,想探探他是怎样打算的。
别看钱队长都是三十多岁的人了,可他还很腼腆,听我问这事,脸都红到了脖子根,吱吱唔唔半天也没说出个子丑寅卯来。钱大娘看她儿子不好意思说这事,就笑着对我说:“马英是个好女人,善良也勤劳,我娘俩是没意见,就怕马英不痛快,那次我去给她送围巾,撕巴了半天她才收下。”
听了钱大娘的话,我心里就有数了,啥也没说,就一路小跑来到牛棚找陈老伯,让陈老伯去马英姐家给钱队长提亲。陈老伯苦笑着:“怕是不行,前几年我去过两次,马英说她不想改嫁,我再去她该赶我走了。”我把我去她家的情况和钱大娘给她送围巾的事情都如实告诉了陈老伯,陈老伯二话不说,放下手里的活就去了马英姐家。
没费任何周折,陈老伯就说合成了马英姐和钱队长的这门亲事,钱队长去感谢陈老伯时,陈老伯笑着对钱队长说:“这可不是我的功劳,是张斌帮忙促成了你和马英的婚事。”
第二年春天,钱队长娶了马英,婚礼办得很热闹,全生产队的社员和我们扬州知青基本都去喝喜酒了,我随了五块钱的礼金,还送给了钱队长两条肥皂。
1974年冬季,我被招工到扬州红旗化肥厂工作,离开蔡家舍时,乡亲们都来为我送行,马英姐捉了两只大公鸡,非要我带回扬州。那天钱队长划着队里的小船送我到戴窑码头,等我坐上了回扬州的轮船,他才划着小船回了蔡家舍。钱队长不善言辞,可他对我的感激之情都藏在了心里。
后来马英姐家的女儿考上了扬州师范,送孩子到扬州读书的时候,钱队长和马英姐找到了我家,送来了两只大公鸡还有一筐鸡蛋,至今我还和老队长一家保持着联系。可惜老队长年龄大了,行动不方便了,我想请他来扬州玩,他说自己走不动了。
时间过去了这么多年,当年在蔡家舍插队落户的往事我还记忆犹新,乡亲们对我的恩情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蔡家舍,也是我今生今世永远眷恋的地方。
作者:草根作家(讲述人:张斌老师)
|